這不是穿越劇的題材:清朝就已經有中國人去英國留學!

unnamed e2e2245eec


筆者在10年前還是一名英國留學生,參觀過大英博物館的一場油畫展,在漫不經意的18世紀人像畫海中,找到一幅有趣的油畫:畫上的人像頭戴清朝官式夏天禮帽、身穿絲質上衫、手握半開的紙扇,而背景卻是英式壁爐和木框掛畫!這幅中西合璧畫作的主角,正是一位音譯為黃亞東(Huang Ya Dong/ Wang-Y-Tong) 的中國人!黃同學的大名,不但被英國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報導過,甚至傳統寄宿名校Sevenoaks School也聲稱黃亞東曾在該校就讀,並冠以「本校自18世紀最早招收的第一位國際學生」大肆報導。

Joshua reynolds huang ya dong wang y tong 1

綜合多段史實及筆者自己的研究,可以肯定最早期的中國留英學生,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清政府向英國派遣官費留學生,到英國考察及留學。筆者嘗試把這段有趣的留學史,結合過去多年的升學工作經驗,分析和比較一下,相隔170多年,跨代人申請英國留學的不同之處。

pexels jingbo xia 8366148 fbf2fc136c 1

清朝都有英國升學?申請都有條件?

今時今日的同學,可以透過社交媒體、Whatsapp、甚至網絡搜尋的方式,快速尋找得到不同的升學資訊,甚至可以親身參加教育展,與學校代表、教育顧問討論。而170年的清朝,沒有學校代表、沒有教育顧問、沒有互聯網、就連教育展都沒有!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有人舉薦,或是官方留學團!例如曾經在1849年在愛丁堡大學就讀的黃寬,他在1855年成為第一位畢業於該大學醫科博士的中國人。

image2 1 1

自從清廷推動洋務運動,鼓勵國人接觸西方世界,清朝政府以官方名義招募留英學生,並由政府支付在英國的學費和生活開支。讀到這裡,家長一定會投以艷羨的目光:不要忘記,200年前的中國人,面對「紅鬚綠眼」的洋人「鬼地方」,光是輪船也要坐40多日,別遑論女子留學,又有誰家的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心肝寶貝去冒險?
於是,第一批留英中國官學生是以「為國家服務」的精神下誕生出來,事實上福利相當優厚:學費全免、包括實習、畢業後保證任職政府 —— 申請條件也相當苛刻。第一批官費留英學生以學習海軍為主,光是英文要達到英國海軍學院的高水平。當時尚距離雅思英語考試IELTS 誕生還有110多年,請不要輕看中國學生的英文能力:光是12名報名的官學生中,6人通過入學考試的英語要求!出發赴英之前,他們更是接受和通過在國內對於數學、化學、格致 (物理)、力學、英語、法語等考試,是當時真正的Best of the Best!


Engineering 是清朝「神科」?

當香港同學一直在追求一眾「神科」、甚至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科目的時候,你很難想像清朝學生的「神科」居然是 Engineering!從最初1877年的第一批官費留學生,中國學生都是以學習與海軍有關的駕駛、造船科技、機械等學科為主,到在1880年代漸漸拓展到其他學科,例如法律(「水師海軍公法、捕盜公法」)、數學、物理 (格致,一般包括力學)、化學、醫學等,可見留學英國的科目從單一化走向實用化。

20211207115710600 1 7b2b5ff535 1
中國留英學生肆業回國,協助推動當時中國現代化發展。圖為留英海軍學生到英國紐卡素(Newcastle)與中國官員迎接新型巡洋艦。


正是當時並沒有Times、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QS這些排名表,留學英國顯得更直接及實際,直接入讀精於所修科目的「大書院」。當時的清朝留學生,在「格林尼茨皇家海軍學院」(即今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舊稱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到「錫菲爾德」(Sheffield)、「抱士穆德」(Portsmouth)等精於建造船械、輪機結構等「大書院」,都能夠見到他們的拼音名字。
雖然170年前留學英國的申請方式、選科選校意向,都與今日有天淵之別,甚至不能同日而語,但是唯獨相同的地方是,兩代的留學生在學習西方的知識及技藝,同時也學習到英國當地的風土民情,以致人在外地的自主生活和對事情、資訊的獨立思考,這些反而是整個留學過程中,對每個學生最獨一無二的得著。
roman fox xg F6a K Zwxk unsplash af29d693dd 1


後記

從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 The British Library,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OAS一路走來,從他們的館藏中,都能找到這群最早的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學習足跡。尤其是每次實地走訪倫敦格林威治大學,每當走到靠近泰晤士河畔一側的Admiral’s House,靜靜地停下腳步,河水拍打著堤岸,彷彿同時聽到,這群腦後拖著長辮、卻穿著完整校服的年輕中國留學生,在朗讀「西書」的英文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