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考慮英國升學及澳洲升學時,很多人對澳洲有所誤解,以為澳洲大學比起英國大學容易考進去,其實並非這樣。澳洲之所以讓人有這錯覺,主要原因是其收生參考的科目較多,任何 HKDSE 科目都可以納入計分,包括中文及通識科,只要考得最好的五科累積到 15 - 27分即符合收生要求,相比起英國大學,甚至有部份的澳洲大學沒有要求學生具備指定的先修科目(Prerequisite)。比起英國大學只著重 HKDSE 的選修科,澳洲的收生要求確實更「通殺」。
延伸閱讀 : 鮮為人知 澳洲升學 4宗「最」
英國大學重專門 澳洲大學重廣泛知識面
英國、澳洲大學的收生要求不一,教育架構也略為不同。就英國而言,無論修讀哪一個範疇的學科,學生甫升上英國大學一年級時,已經被要求專注修讀某明確學科,以商科為例,英國的學生已經需要細緻到揀定市場學 (BSc/BA Marketing)、管理學 (BSc/BA Management) 或經濟學 (BSc/BA Economics) 等不同的商科分支。 相反,澳洲大學則有很大的空間讓學生發掘自己所長,再繼而選擇自己的發展路向。例如,在澳洲,無論學生計劃主修市場學、經濟學還是管理學都好,一開始都會被歸類為商學士(Bachelor of Business / Commerce)。所有 Bachelor of Business / Commerce 的學生,於澳洲大學一年級都必須修讀商學的基礎 Modules,而非鑽研自己的主修科(Major)。去到澳洲大學二年級時,才因應自己選擇的 Major 繼續研讀。澳洲大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大一時於某一個學系涉獵到不同的分支,雖然學生不會深入探討每一個分支,但對每一個分支都有一定的認識。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對該學系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幫助自己了解自我興趣及計劃未來職業發展路向。除了商學士(Bachelor of Business / Commerce),以下這些學系也是澳洲常見的分類:
- 文學士(Bachelor of Art)
- 設計學士(Bachelor of Design)
- 社會科學士(Bachelor of Social Science)
- 科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
- 工程學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澳洲大學 Major / Minor 是什麼?
澳洲教育的彈性度不僅限於此,某些澳洲大學甚至容許學生跨學系選擇雙主修科(Double Major)或一門主修科(Major)配一門副修科(Minor)。以悉尼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為例,該校很多學系都擁有一個Share Pool,Share Pool 裡面的科目涵蓋文、理、商多個範疇。同學除了可以從自己學系裡選擇一門主修科,也可在 Share Pool 裡任意再揀多一個Second Major或者Minor。如此一來,學生的知識面也沒有這麼「寡」。不過,須留意的是,如果同學修讀的是技術性的專業學科,諸如健康科學類等,則因課程針對為同學獲得執業資格而設計,故此專科的主修科是大學早已編排好的,同學無法再作出更改。
延伸閱讀 : 澳洲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碩士課程全攻略
適合就讀澳洲大學學位的學生主要可分為三類
分類1. 糾結於兩個學科中
學生在選擇學科時,有的因為自己的興趣比較廣泛,想要同時學習不同方向的知識;有的可能是跟父母期望的選擇有衝突,比如:從小喜歡小動物,立志讀動物學。但你父母認為商科更有前途。 這時,「雙主修」或「一 Major + 一Minor」 就是個合適的選擇。 你既可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不斷深造,也能平衡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及投資,「魚」與「熊掌」兼得!
分類2. 希望在跨範疇領域找工作
或許你對自己的職業道路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想要從事跨範疇領域的行業,例如你想成為國際跨國公司裡的數據分析員,那麼,讀個管理學+數據科學的雙主修學位就是個很好的選擇。 畢業後,相比起單單只有管理學或數據科學一個主修科的求職者,雙主修學位的同學就業競爭力要大很多。
分類3. 希望完善自己知識層面
同學主修了金融學,發現資訊科技對於分析股票很有幫助,於是,就選擇了副修 IT。 又或者你修讀了市場學,但是發現平面設計之於電子市場非常重要,於是選擇了同時修讀市場學和設計學。 總括而言,從澳洲大學第一年的安排,以及雙主修/ 主修、副修的設置,不難看出,澳洲大學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是提供均衡教育,以及讓同學累積「博覽」的知識面,使學生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能懂得外觀內省、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