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升學

Article Search
學制分析

英國私校2023升學攻略 報讀三大要點

9月是傳統學年開始的月份,相信學生都忙於適應新學年新環境。而對於有意到英國升讀私立日校或寄宿學校的學生而言,9月亦是他們開始為2023學年準備和報名的重要時刻。專業海外升學顧問LINKEDU領優教育業務拓展經理鄧梓聰(Vincent)指出,回顧2021學年英國留學的申請人數,香港學生甚至超越內地,成該年度申請入學的最大群組,而這股風潮在2022學年仍熾熱不減,他又預料這個勢頭會蔓延到2023學年。 入學年級是海外升學重要考慮因素之一。Vincent綜合2022學年申請英國寄宿學校的數據,得出Year 9和10是較重要和熱門的銜接年級,這亦反映大多數的申請來自正就讀本地中一或中二的學生。「另一方面,由於BNO簽證計劃的實行,我們亦發現多了家長為子女申請低年級入讀英國私校,甚至出現以往較罕見的Year 1、Nursery入學申請;另有不少家長打算讓子女銜接當地公開試的Year 10、11及12,當中Year 11(即『英國會考』GCSE)的入學申請和相關諮詢較往年大增。」他補充,有些家長因擔心子女未能於短期內適應英國學制,便要面對人生第一次公開考試(GCSE),所以查詢如何讓子女「重讀一年」,即從Year 9或10讀起的可行性。 他預計,家長為子女部署2023學年入學時仍會面對上述情況,而根據過往經驗,Vincent整合出以下三大申請注意要點: 香港與英國學制銜接迷思 Vincent發現香港家長仍習慣以舊制來對應英國學制的年級組別(year group),但自從香港轉用DSE的6年中學制度後,家長如沿用7年中學制度去對照新學制,便很容易出現「跳級」的迷思。他舉例說:「同學在香港完成中四課程後,根據現有機制應銜接英國Year 12(即英國A-Level課程的第一年),倘若家長以舊制將Year 12理解成中六程度,便會形成『中四跳級中六』的錯誤觀念。」 留意入學年齡要求 傳統上,英國學校慣常以每年的9月1日來劃分年級組別。Vincent認為,對於在10至12月出生的學生而言,這個計算方式好壞參半。「因為入學年齡的問題,有些學校會要求同學延遲一年入學,以達到每個年級組別裡、同級學生都維持在同等年齡,所以家長為子女部署入學申請時,亦要小心留意子女會否年齡不足或超齡;而在9月出生的同學,一般學校則會因應情況作個別處理。」 「自願重讀」未必可行 為了讓子女作充分學術準備並適應新環境,有些家長打算讓子女「重讀一年」,以好好預備GCSE和A-Level(或IB)這兩個重要的公開考試。「雖然重讀決定出於『自願』,但由於同學的年齡或與入學的年級組別有衝突,部分學校還是會按實際年齡去決定是否破格讓同學入讀指定的年級組別,而傳統名校則一般未必太願意為此讓步,因此我們會建議家長可先跟學校磋商,或考慮在Year 12時部署轉讀。」 Vincent續說,如有意報讀2023學年英國私立日校或寄宿學校,首先要留意心儀學校的入學申請截止期限,以免失算,尤其部分知名學校或會較早停止接受申請。他又建議,家長與其盲目信奉學校排名、追求「成績至上」,不如釐清子女的升學目標意向,並因應他們興趣和能力而揀選學校,這樣做會更為實際。 文:王藝超
1 min read
VincentLINKEDU 外務執行總監
英國大學

【放開孩子是一種教育】英國大學升學座談展 實戰工作坊助你超前部署

英國是不少家長與學生其中一個熱門升學選擇,但芸芸學科應如何抉擇、前景和出路又如何、學生又如何能脫穎而出?英澳升學顧問中心LINKEDU(領優教育)上周起一連三星期舉辦英國升學座談展,本周六(10月1日)主題為大學選科資訊,下周六(10月8日)更特設頂尖學府面試工作坊,創辦人Adrian Ng說:「希望有意在2023年入讀英國大學的學生,能在座談展中清楚自己路向,在未來12個月做好準備,作最後衝刺。」 放開孩子是一種教育座談展 第二場 - 英國大學立即免費報名:https://bit.ly/1-oct-2022-uk-university  即場提供•      院校招生官一對一咨詢•      Health Science 科目在港實習機會, 名額非常有限,機會難得!•      豁免2023 年UCAS 申請費•      British Airways 英國航空公司學生機票優惠•      TOP30 英國大學基礎及國際一年級課程報名早鳥優惠•      增潤課程 (Personal Statement Review, Interview Preparation等)九五折優惠 詳細剖析6大熱門科目 本周六講座主要介紹香港學生赴英升學的6大熱門科目,包括法律、工程、電腦科學、藝術、營養師、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Adrian解釋,「相信家長和學生已對當地學制有所認識,所以講座請來讓各領域的講者,向大家分享最新資訊,助他們對這些科目的內容、前景和出路有更深入了解。」 他以營養師(Dietitian)及營養學家(Nutritionist)為例,表示不少家長和學生都會將兩者混淆,但其實營養學家課程並不包括臨床實習,故不會獲本港醫院聘用,為病人提供醫學營養治療。要擁有在香港執業的註冊營養師資格,必須報讀配有營養師註冊資格的營養及膳食課程。 他續說,不同科目的內容和出路都已隨著時代發展而轉變,譬如「現在讀藝術已經不止是美術設計,英國不少院校的相關科目都朝科技化方向轉型,開辦數碼設計課程,涵蓋3D動畫、動畫特效及遊戲設計等。」又如電腦科學的就業出路亦不止是程式編碼,更涉足大數據、人工智能、商業管理及經濟等不同範疇,所以近幾年電腦科學在英國大學聯招(UCAS)的競爭激烈程度,已不亞於醫學等「神科」。 Adrian提醒,學生可先在講座中了解自己想讀的科目及學校,再因應自己預計的成績申請科目,座談展現場亦有LINKEDU顧問團隊,為家長及學生提供一對一升學諮詢。 實戰工作坊助超前部署 深入了解科目前景,更有助學生在UCAS中先拔頭籌。Adrian解釋,學生要在個人自薦信(Personal Statement)中,展示自己對該行業及學科的興趣、認知、熱誠及個人抱負等。「在競爭大的學校中,個人陳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形容,Personal Statement就如學生的名片,對奠定第一印象有關鍵作用。座談展第三周就特設四節專科工作坊,教學生如何撰寫個人陳述及準備面試。 放開孩子是一種教育座談展 第三場 - G5專科工作坊立即免費報名:https://bit.ly/8-oct-2022-G5-tutoring  「面試幾乎是定斷生死的關鍵一環,大學是否取錄學生就看這一關,希望參加者能透過工作坊,在實戰中看到自己不足之處,在這一年間進步。」Adrian指出,面試在五大頂尖學府「G5」大學尤其重要,當中包括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 若學生希望修讀指定九大英國法律學院,就需要面對LNAT(National Admissions Test for Law)入學試的考驗,相關考試一年只能考一次,所以必須做足準備,才能萬無一失,認清考試規則及應試策略。 LINKEDU旗下亦設立LINKEDU Tutoring,專門為有意入讀英國G5大學或是申請專科的學生,提供一對一培訓計劃協助,訓練他們的作答及面試技巧。Adrian補充,頂尖學院往往很看重學生過去是否有與學科相關的工作及實習經驗,LINKEDU亦會為有需要的學生安排合適的活動及暑期實習,助他們期增潤Personal Statement及履歷,超前部署入讀心儀大學。 LINKEDU放開孩子是一種教育座談展日期: 2022年10月1日、2022年10月8日(逢星期六)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地點:LINKEDU 中環辦公室報名:https://bit.ly/3TM2Mch (特約)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3 min read
VincentLINKEDU 外務執行總監
熱門個案

英國升學 如何做好「Profile Building」?

暑假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正是從日常繁重學業中、得到一刻喘息的時光。但第五波疫情爆發,不但影響學校上課時間表,更有學校延遲到7月底或8月初才公布成績,這亦間接影響有意到英國升學的學生暑假未能好好放鬆,因要為升學做準備,甚至利用暑假建立「個人履歷」,增加獲心儀大學取錄的機會。 專業海外升學顧問LINKEDU領優教育業務拓展經理鄧梓聰(Vincent)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學生很多時需在短時間內做好升學規劃,尤其打算前赴英國就讀醫科、獸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競爭激烈的大學學科,更要好好利用暑假,作出部署。 Vincent指出,隨著申請人數與日俱增,很多家長和學生為求增強個人競爭力,會使盡渾身解數、各出奇謀。「其中一個較常見做法,就是『Profile Building』,最初多見於部分專業學科的申請,例如醫科、獸醫、脊醫等。同學大多會趁暑假參與相關學科的增值活動,以示自己有親身體驗、了解學科的興趣並有憑證,從而完善『個人履歷』的內容。而這種做法近年愈來愈普遍,並擴展至不同的專業學科,例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健康科學科目。」 Profile Building的特點 那應該報名參加甚麼活動、有甚麼衡量準則和方向呢?Vincent舉例說,今年暑假較往年短,學生更需在有限時間下審慎作規劃。而從過往經驗中,他發現採用「Profile Building」做法的學生,大致有以下特點: 目標為本 大多數學生會按照自己想報讀的學科要求,於有限時間內參加相關活動,以達到自我增值的目標。 累積經驗 大部分專業學科傾向考慮有相關經驗的申請人,個別學科例如脊醫,會要求申請人在報名前必須曾從旁觀察註冊脊醫診症最少3小時,才接受入讀申請。 多元化參與 有些學生開始注重有系統地參與不同形式活動,避免過於單一化,或令大學對申請人有「臨急抱佛腳」的感覺。例如有意報獸醫的學生,除會參與相關講座外,也會參加不同的參觀活動、獸醫診所旁觀診症、動物義工計劃等。 他又表示,鑑於最近3年香港學生熱衷申請專業學科,除涵蓋熱門的健康科學科目、醫科、牙醫、獸醫等外,亦包括法律、工程、建築、商科、國際關係等不同領域。「這些同學甚至以高排名大學為升學目標,包括最著名的『G5大學』,即牛津、劍橋、帝國理工、UCL及LSE,因此我們會建議家長及同學最好提早最少兩年的時間,作思想上及實際的準備部署,這樣更有助同學提早確立升學和選校方向。」 提早討論選科目標 Vincent坦言,在家長眼中,要求就讀中四的學生提早考慮兩年以後的發展,或有點不設實際,但他認為仍有其必要。「我會建議家長和子女討論時,可先從他們當前的選修學科入手,發掘同學有興趣修讀的範疇,從而縮窄學科選擇範圍。而在討論的過程,家長要注意避免先入為主、以成年人的經驗直接影響同學的思考和選擇。舉個例子,有些家長看到子女在中四或A-Level Year 12課程中選擇傳統的『生物+化學+物理+數學』學科組合,便認定子女有意讀醫科,但其實這個選科組合涵蓋的學科很廣,家長宜先聆聽子女想法。更何況有時同學當時的選科意願,會受限於成績和學校政策,未必能真正反映同學的實際期望。」 因此,他建議有疑惑的家長可考慮與子女向第三方機構尋求專業意見,因坊間也有一些海外升學機構提供相關顧問服務,以及長時間、具針對性的一對一學術增潤課程。「這類學術增潤課程與補習大不相同,會以同學的升讀學科、選讀大學為目標進行『度身訂製』,也會配合同學的理想學科去組織和參與不同增值活動、提升他們對學科的認識,同時有助『Profile Building』。而這類課程一般至少為期兩年,並有專屬導師全程跟進他們的學習進度,讓學生能更有自信報讀競爭較大的學科。」
1 min read
VincentLINKEDU 外務執行總監
熱門個案

DSE放榜後仍能趕上升學尾班車?

暑假對於公開考試的考生,是一個關鍵的時刻:他們即將會獲發自己的公開考試成績之餘,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前程去向,作出重要的抉擇。英國大學聯招會把每年的7月初至9月中,定為UCAS Clearing 補錄階段,讓英國大學在暑假的最後一刻,為尚未滿額的學科,吸納有潛質的學生。香港學生參與的主流公開考試,多數都是在7至8月放榜,意味著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考生,在正式接過自己的考試成績後,依然有機會在放榜當日透過UCAS Clearing,向尚有剩餘學位的英國大學「叩門」,以取得自己的心儀學位。 部分考生或許會打算,等及本地大學聯招 (又稱JUPAS) 的放榜結果,才做出決定自己的終極升學決定。這種做法屬人之常情,然而今年比較多熱門學科及高排名英國大學,都因為申請人數過多,而出現提早截止接受新申請的反常現象。個別同學如果打算等到8月JUPAS結果公布後,才考慮「轉呔」申請英國大學、尤其是專業科目,有機會願望落空。因此,我們建議同學要有兩手準備,一方面儘早開立UCAS戶口,另外要在放榜前,計畫清楚自己的學科選擇。 DSE放榜後尚能報名英國大學 回顧過去兩年、疫情期間的放榜時段,均有不少香港學生,事先並未打算到英國升學,反而在放榜當日或稍後實踐,透過「叩門展覽」向心儀的英國大學查詢心儀學位。由於在時間及整個申請過程中比較倉促,我們會建議同學提早在放榜前,思考並採取以下的措施: 儘早開立UCAS戶口,以備Clearing需要:放榜之時,當同學在叩門過程中,獲得英國大學錄取,並最終確認入讀該校,很多時候都需要透過UCAS程序,確認該大學為最終的Clearing Option。提早開立UCAS戶口,有助在繁忙時段,加快大學審批工序。 確立自己的選科意向:放榜當日,所有同學都會不約而同地,向心儀大學火速叩門。提早確立自己的科目意向,更容易向心儀大學埋首。 及早制定多種應對方案:預算成績往往會營造錯覺,讓同學覺得自己放榜的實際成績相差無幾。一旦不似預期,就可以立即根據放榜前的預定方案,短時間內作出應變,爭取入讀心儀大學的成數。 在取得放榜成績、或得知JUPAS結果之後,如果未達到直入高排名大學一年級的要求,同學可以考慮直接向相關大學,報名他們的銜接課程。報讀方式相當直接,毋需經過UCAS,可以由教育顧問為同學直接向相關學府報名,常規情形下同學會於短時間內獲得錄取條款及通知。即使同學本身已經申請報名UCAS,也可以同時申請大學銜接課程,作為他們的後備方案。 從錄取到出發 充分預備時間 從放榜、申請院校、獲得錄取、申請宿舍及成功取得學生簽證,有家長或同學或許會認為時間上比較倉促,並會考慮延遲入學。英國教育傳統上傾向以九月作為唯一的入學月份,個別大學則會有一月入學的可能,但是多數集中在商業類科目。因此,我們建議同學依然以九月作為入讀英國大學的起點,特別要注意的是英國大學一般會在九月中至十月初開學,家長、同學毋需太擔心時間倉促的問題。 相對入讀大學銜接課程的同學,他們一般會有九月和一月兩個主流的開學月份,個別家長及同學可以延後到下年一月入學。不過,同學需要小心部分大學基礎課程、國際一年級課程,其編制可能只有九月一項,多數出現在專業科目的銜接課程,例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心理學(國際一年級課程),同學需要格外留神入學時間。 宜先接受英國大學取錄 避免機會流失 綜觀本年度的UCAS申請,有鑑於部分香港同學心儀的大學或熱門學科,先後陸續出現供不應求、導致大學要提早截止接受新申請的情況。由於英國大學也有預留部分學額給八月份放榜的A-Level考生,間接令到部分考慮等及同月JUPAS放榜的香港同學,有機會因為學額爆滿而無法向心儀英國大學叩門,尤其是對於想入讀專科的申請人最為不利。 無論同學最後會否確立到英國升學,我們都會建議同學優先報名UCAS,並接受英國大學的錄取。即使最後同學在JUPAS放榜後,選擇英國升學,依然能夠保留學位,對同學比較有利。從過往多年的經驗顯示,部分高競爭性的學科,特別是健康科學系的科目,一般都有對國際學生設有限額;個別大學更會要求申請人,在七月底前透過支付學費按金,來保留同學的學科名額。這樣最大程度上保障同學,一旦他們在八月想回心轉「英」,他們的學額不會被大學取消。不過,家長和同學要有心理準備,假如同學最後選擇留港就讀,所支付給英國大學的學費按金有機會無法取回。  香港同學從來都是具效率、做足準備的一群,假如同學在早前的DSE放榜中,未有獲得英國大學錄取,或希望在Clearing的尾段嘗試再叩門,不妨參與英國升學顧問在八月中旬的A-Level放榜時段,專門舉辦的「叩門展覽」。有別於坊間常見的教育展,「叩門展覽」會以學科為依歸,讓同學在最後的Clearing收生階段,可以同一時段內面見所有擅長相關學科的英國大學,從而讓他們能集中作出合適的大學選擇。 延伸閱讀: 海外升學 - 英國UCAS三大報名攻略
1 min read
VincentLINKEDU 外務執行總監
熱門個案 . 英國大學

海外升學 - 英國UCAS三大報名攻略

近年海外升學成為熱潮,而擁有完善教育制度、學科教程和香港接近的英國,自然成為熱門留學國家之一。 英國大學聯招(UCAS)是一個大學申請平台,幾近全英國的大學都可透過UCAS報名申請,當中包括聞名的「G5大學」如牛津和劍橋、「羅素集團大學」(Russell Group)等。如有意負笈當地,應先做足功課,以免選校時眼花撩亂、無從入手。以下由LINKEDU領優教育業務拓展經理鄧梓聰(Vincent)分享UCAS三大報名方略: 1.先選學科,後選大學 當報名UCAS,同學應優先考慮自己想讀甚麼科目(而非選大學名氣),選科時可按未來就業方向作決定,或從個人興趣、選修科目組合等入手;並需留意部分學科會要求申請人必須修讀「指定科目」以滿足大學的取錄條件,如報讀物理治療須有修讀生物、報讀電腦科學須有修讀數學及附加數學(M2或Further Mathematics)等。 此外,有些學科雖然沒「指定科目」的要求,但對於有修讀「優勢科目」會較為有利,例如絕大部分社會科學課程,對有修讀witten-based subjects(以文字表達的科目)會有優勢,因他們較常作出批判思考。 2.不盲追院校排名 不少學生和家長熱切追捧名牌大學,如牛津,劍橋等「G5大學」,或以學術研究著稱的「羅素集團大學」,然而其收生要求、課程內容及教學手法不一定適合自己,建議根據公開試的預算成績(prediction grade),並配合下列四大選校法則作考慮。 • 科目排名:根據「先選學科,後選大學」的原則,以修讀科目的排名,作為衡量和選擇大學的首要依歸。• 公開試預算成績:當確立修讀科目後,可因應公開試的預前成績,並參考科目與院校排名,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大學。• 教學傳統:部分院校排名並非名列前茅,但其在某些領域如物理治療、美術設計、測量等卻具備悠久歷史或領先的教學技術。• 生活環境:很多人會忽略環境因素,但大學所在城市的生活模式、治安考慮,甚至近年BNO簽證的移居地點,也會影響大學選擇。 3.作額外準備 因UCAS只容許每名申請人報讀最多5間英國大學,部分學生或擔心成績未必可達入學要求,故不妨作都外部署: 直接報名(Direct Entry):個別英國大學接受UCAS以外的直接申請,這種申請並不佔用UCAS名額,變相增加額外取錄機會。 大學銜接課程(Pathway):包括基礎銜接課程(Foundation)和國際一年級(International Year One),兩者收生要求相對較UCAS低,並提供學術與英語支援,完成課程及符合相關成績要求,便可原校升讀Year 1或Year 2。 Vincent表示,明白到許多同學和家長對名牌大學有所嚮往,然而若能「破除迷思」,以學科為先、配合預算成績選校,可增加獲取錄機會。 他又建議,有意目前UCAS的同學應儘早籌備,特別是報讀熱門學科,務必要預留時間準備申請文件,包括由學校發出的公開試預算成績及推薦信,以及同學的個人自薦信;如有需要,不妨向升學顧問查詢。
1 min read
VincentLINKEDU 外務執行總監
熱門個案

別了吾香 【 藝文青7月刊 #48|受訪文章 】

" 沉寂多時,社交媒體上,機場離港大堂的照片重新變成日常風景,一張接一張。 這次並非誰炫耀終於旅行,齊集機場的人幾乎都將要送別移民海外的親友,一別就是數算不清的日月。 領優教育創辦人Adrian Ng,自2015年起協助學生海外升學,到現在協助學生舉家移民。 7年來,Adrian見證莘莘學子隻身上途,到現在多的是全家闊別這個東方海港,心情矛盾。 升學移民顧問一行越蓬勃,正正代表香港越來越多人離開。" 社交媒體送機照片再多,友擠間談及移民漸漸變成話題的重心,终究也只是一種感覺:還是數字較實際。 Adrian列舉了自創辦中心以來,海外升學與移民的數字變化。 7年來,申請學生簽證的數量變化其實不大。2022年比起7年前,也只是多了300多個學生簽證申請,但越來越多學生自中學經已升讀海外的寄宿學校,而非等到大學才留學海外,「我會說是家長與學生都早了願意放棄香港的一切到外國讀書,避免香港的社會負面情緒影響到青少年,我想香港大約有一至兩成的學生家長有考慮過讓下女到外國讀書。」Adrian分析說。 社會環境動盪,疫症無日無之,學制一改再改,的確讓香港的社會氣氛一片肅殺。有能力供養子女的,都不再願意讓孩子留在這片彈丸之地。 移民潮還未開始 然而學生留學海外並全家移居的數字由2020年起,一年間急升3倍。 英國開放BNO移民政策後,舉家離開香港不困難。 「 國際移民及置業博覽比上年多了幾成人參與,移民的需求比上年更大。」Adrian如是提及訪問當日前一星期的移民界盛事。正當我們以為移民潮已經鋪天蓋地,Adrian搖搖頭說,移民潮還未開始,有很多原因導致有一群想要離開的人,不情不願地暫且留了下來。「一來,英國才剛放寬所有旅遊限制;二來,現時找寄宿學校,未必能一年内成功升讀,可能要接駁該地學制,不是一時三刻就找到學位。」再者,過去半年的第五波疫情暫緩了生活的進度,許多籌備移民的家庭亦被周遭的疫情限制影響了準備,還有很多家庭想在熟悉的地方多賺生活費,或許等待手上的房子脫手就走。「剛剛離開的第一批家庭。他們的家長多是較年長的、較大財力,打算過去就退休,並非過去找工作。更有移民需求、更年輕的一批,其實還在等待合適時機。」 這3年來,諮詢海外升學的人固然變多。2023年9月的收生,以前往往只需早一年時間處理,現在卻已要在今年農曆新年著手準備。學位越來越緊張,有能力的學生,越走越多。可惜,是Adrian望見青年人一個一個離開,最大的感受。「親眼看見不少學生本已走在相當順利的路上,如果他正常發揮,在香港絕不會有失敗的可能性。移民到別的國家,等於要放棄這些鋪好的路。曾經見過有中大醫科二年級的學生放棄了學位,因為必然要於九月前離開香港,無法讀回醫科,而轉到工程系由一年級重新讀起。」 要青春期的子女重新適應新生活較困難,還是已有一套固有生活模式的父母放棄建立多年的一切更難受? 三四十年來於一方土地得到的成就與人脈,一程飛機,數千公里,經已燃燒殆盡。「家長要短時間內離開香港是一個大挑戰,你看網上討論區,不少人要紆尊降貴,國際金融中心的白領,移民後反而成了藍領。」然而即便犠牲如此,離開的決心卻只有越來越多。幕牆之外,人潮仍然如鯽,數年之後,無數人才流失,會是這個城市的終局嗎?沒有人回答得了。 Adrain也只想在崗位上,協助人們在新的國度,走向自己選擇的新生活, 文:陳曉桐 /。攝:Chung
1 min read
AdrianLINKEDU創辦人
英國日校及寄宿

清朝已有中國人去英國讀書? 170年英國升學大比拼!

這不是穿越劇的題材:清朝就已經有中國人去英國留學! 筆者在10年前還是一名英國留學生,參觀過大英博物館的一場油畫展,在漫不經意的18世紀人像畫海中,找到一幅有趣的油畫:畫上的人像頭戴清朝官式夏天禮帽、身穿絲質上衫、手握半開的紙扇,而背景卻是英式壁爐和木框掛畫!這幅中西合璧畫作的主角,正是一位音譯為黃亞東(Huang Ya Dong/ Wang-Y-Tong) 的中國人!黃同學的大名,不但被英國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報導過,甚至傳統寄宿名校Sevenoaks School也聲稱黃亞東曾在該校就讀,並冠以「本校自18世紀最早招收的第一位國際學生」大肆報導。 綜合多段史實及筆者自己的研究,可以肯定最早期的中國留英學生,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清政府向英國派遣官費留學生,到英國考察及留學。筆者嘗試把這段有趣的留學史,結合過去多年的升學工作經驗,分析和比較一下,相隔170多年,跨代人申請英國留學的不同之處。 清朝都有英國升學?申請都有條件? 今時今日的同學,可以透過社交媒體、Whatsapp、甚至網絡搜尋的方式,快速尋找得到不同的升學資訊,甚至可以親身參加教育展,與學校代表、教育顧問討論。而170年的清朝,沒有學校代表、沒有教育顧問、沒有互聯網、就連教育展都沒有!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有人舉薦,或是官方留學團!例如曾經在1849年在愛丁堡大學就讀的黃寬,他在1855年成為第一位畢業於該大學醫科博士的中國人。 自從清廷推動洋務運動,鼓勵國人接觸西方世界,清朝政府以官方名義招募留英學生,並由政府支付在英國的學費和生活開支。讀到這裡,家長一定會投以艷羨的目光:不要忘記,200年前的中國人,面對「紅鬚綠眼」的洋人「鬼地方」,光是輪船也要坐40多日,別遑論女子留學,又有誰家的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心肝寶貝去冒險?於是,第一批留英中國官學生是以「為國家服務」的精神下誕生出來,事實上福利相當優厚:學費全免、包括實習、畢業後保證任職政府 —— 申請條件也相當苛刻。第一批官費留英學生以學習海軍為主,光是英文要達到英國海軍學院的高水平。當時尚距離雅思英語考試IELTS 誕生還有110多年,請不要輕看中國學生的英文能力:光是12名報名的官學生中,6人通過入學考試的英語要求!出發赴英之前,他們更是接受和通過在國內對於數學、化學、格致 (物理)、力學、英語、法語等考試,是當時真正的Best of the Best! Engineering 是清朝「神科」? 當香港同學一直在追求一眾「神科」、甚至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科目的時候,你很難想像清朝學生的「神科」居然是 Engineering!從最初1877年的第一批官費留學生,中國學生都是以學習與海軍有關的駕駛、造船科技、機械等學科為主,到在1880年代漸漸拓展到其他學科,例如法律(「水師海軍公法、捕盜公法」)、數學、物理 (格致,一般包括力學)、化學、醫學等,可見留學英國的科目從單一化走向實用化。 正是當時並沒有Times、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QS這些排名表,留學英國顯得更直接及實際,直接入讀精於所修科目的「大書院」。當時的清朝留學生,在「格林尼茨皇家海軍學院」(即今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舊稱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到「錫菲爾德」(Sheffield)、「抱士穆德」(Portsmouth)等精於建造船械、輪機結構等「大書院」,都能夠見到他們的拼音名字。雖然170年前留學英國的申請方式、選科選校意向,都與今日有天淵之別,甚至不能同日而語,但是唯獨相同的地方是,兩代的留學生在學習西方的知識及技藝,同時也學習到英國當地的風土民情,以致人在外地的自主生活和對事情、資訊的獨立思考,這些反而是整個留學過程中,對每個學生最獨一無二的得著。 後記 從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 The British Library,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OAS一路走來,從他們的館藏中,都能找到這群最早的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學習足跡。尤其是每次實地走訪倫敦格林威治大學,每當走到靠近泰晤士河畔一側的Admiral’s House,靜靜地停下腳步,河水拍打著堤岸,彷彿同時聽到,這群腦後拖著長辮、卻穿著完整校服的年輕中國留學生,在朗讀「西書」的英文聲音。
1 min read
VincentLINKEDU 外務執行總監
英國大學 . 英國銜接課程 . 銜接教學

【英國大學】英國升學全攻略 2024

整合英國大學升學資訊,由英國留學途徑、報名程序、學費預算、聯招UCAS到簽證,我們都一一列出分析,為你帶來一個最齊全、實用的英國大學升學攻略指南。
23 min read
AdrianLINKEDU創辦人
英國大學 . 選校分析 . 選科攻略

【英國法律】去英國讀Law要小心揀學校

法律是社稷之本,無論是懷有顆匡扶正義的心,還是冀望未來擁有份體面工作,總有不少學生對法學心馳神往,希望擠身其中。然而,本港三間大學提供的法律學位數目少,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入讀心儀的法律學系。而香港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兩地法律基礎接近,故此很多學生會選擇到英國修讀法律學。 由於法律界非常著重見習生畢業於哪一間法學院,所以前往英國讀法律的學生一定要注意大學的排名及聲譽,因為有機會影響到日後成為律師的路。 在法律專業上,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在英國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其法學院排名歷年多高踞英國Top 10,2018年的排名為全英第6*。為甚麼Nottingham法學院的「江湖地位」這麼高? 完善的課程設置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法學院的課程主要為三年制的LLB Law,但學生在Year 2初始,可以申請轉去四年制的法律學課程。如果申請成功,學生將會在海外大學進行其第三年學習,選擇包括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加拿大等大學。其LLB課程涵蓋了英國法律的基礎,亦覆蓋香港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的必需範疇。法學院學生感言:「課程的有趣程度超越我的想像,例如高級侵權法(Advanced Tort Law)探討了個人私隱權和媒體表達權的平衡,令我更能批判性思考。」 傑出的就業機會 Nottingham的「Skillegal programme」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發展機會,學生可以參加由大學和不同律師事務所、商會合辦的交流研討會、講座,從而掌握成為成功律師所需的技能。學生在畢業前一年,亦可向這些法律業界申請參與實習。近94%的Nottingham法學院學生在畢業後6個月內都會進一步參與學習/法律培訓,以成為事務律師或大律師為目標;或投入工作,加入各類型知名企業擔任職務。近年畢業生的去向包括: 回港執修讀PCLL 需有搶眼履歷 海外學生如想回港成為事務律師,需要先通過轉換試(Conversion Exams)彌補兩地法律的差異,然後申請修讀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及完成兩至三年的實習。因為PCLL學額「爭崩頭」,所以學生的個人履歷一定要非常搶眼。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在校內成立了法律學會,為其法學院的學生提供模擬法庭、本地/海外考察團等活動。有這些經驗,其畢業生更容易在報讀PCLL時突圍而出。 延伸閱讀 : By Adrian Ng原文
1 min read
AdrianLINKEDU創辦人
英國大學

【英國國際一年級】成績唔上唔落最攞命?有啲人放棄英國大學學位係乜心態?

以下呢篇文章,可能只適用於全港20%的DSE考生。喺香港讀大學,DSE超過21分嘅同學僅要煩惱入讀乜嘢學士學位,要如何排JUPAS A1/A2/A3,16分以下嘅同學僅要喺重讀/大專/海外升學三選其一,但16至21分嘅同學一定係「唔上唔落」最攞命嘅一群。其實「唔上唔落」呢個情況套用到部份想去英國升學嘅同學身上也一樣,考入英國頂尖大學嘅同學需要考獲5*55~544(不包括中文、英文和通識),假如考到444~433,雖然成績不俗,但又未算理想,同學又會點做呢? 成績「唔上唔落」,有一啲英國大學會收,但呢啲Option又未必係同學最想入嘅大學。所以有啲同學寧願唔要個大學學位而另擇出路,選擇讀大學銜接課程「國際一年級」,完成課程達到要求就會順利升讀大學Year 2,正式成為大學生。 延伸閱讀 : 【英國UCAS】2022年 「三大 」英國 大學聯招申請方略 或者有人會疑惑,「國際一年級?咁咪即係讀Asso/High-Dip囉?咁我香港都有得讀啦!」嗱,我用三個重點糾正下大家觀念先。 延伸閱讀 : 【英國大學學制】TOP-UP Degree : 「中學以上,大學未滿」 讀完Asso/High-Dip的抉擇 同學作出呢個選擇,首先最現實嘅原因當然是考慮到學校名氣,以同樣成績分別入讀到嘅大學同埋國際一年級,學校排名上已經有天淵之別。例如我有個學生Jackson,拎住DSE 433想報讀心理學,其實他當時已經被一間全英排名70多嘅英國大學直接錄取讀Year1。只是,有目標嘅Jackson並不想屈就,故此選擇入讀University of Exeter嘅國際一年級,Exeter作為The Russell Group成員,全英排前12*,其Russell Group之名對將來申請碩士也甚有幫助。一念之間,DSE 433也有機會上到英國頂尖大學,何樂而不為? 延伸閱讀 : 【羅素大學集團 The Russell Group】 英國大學中的Hermes、LV?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同學考慮到上堂模式和課程內容。以上堂模式而言,大學嘅課堂多數採用Lecture形式授課,即係一大群學生百零人坐喺一個演講室聽一個教授教書。由於課室眾多學生,既有英國學生亦有留學生,教授並不會因應個別留學生嘅情況而調節其說話嘅速度,若同學英文根基唔係太強的時候,要跟上純英文的教學亦有一定難度;而國際一年級因只招收留學生嘅關係,老師嘅授課形式亦是針對留學生而設,課堂採用Tutorial Class形式,以大概15個同學為一班,而老師亦會因應同學語言能力程度而授課,留學生會更加容易適應。而課程內容上,基本上國際一年級嘅課程和大學Year 1係一模一樣,唯獨不同嘅係會多咗一科Academic English,令同學可以不斷加強自己英文,等之後正式上到大學需要上Lecture時都唔會出現跟不上課堂進度嘅情況。 如何取捨和決定當然唔係易事,444~433成績「唔上唔落」?講到底自已前路自已抉擇,同學可以思考幾個問題,第一,你將目標訂係乜嘢高度?係咪求求其其一個學位就得?第二,你認為自己語言能力同適應力好嗎?當去到一個全英環境,你有把握應付得來嗎?先了解自己,才能作出個最明確的決定。 By Adrian Ng原文 : Oh!爸媽
2 min read
AdrianLINKEDU創辦人
Top cross